除了买房,这1个挣钱思路,或许最适合普通人

赚钱思维 2020-12-23

健哥经常收到一类问题:现在做自媒体还来得及吗?现在写公众号还有机会吗?现在拍视频是不是比较容易成功?

今天借这个话题,我想认真聊聊普通人如何抓住机会。

我有个很深的感触啊,就是多数情况下,机会本身对我们的意义,并没有想象那么大。

为什么?

除了买房,这1个挣钱思路,或许最适合普通人-偏门行业网

01

我是从2016年开始兼职写作的。按照客观条件判断,我写公众号几乎没啥优势——

理工出身、本职IT产品狗比较忙、业余时间很有限、没有公共平台的写作经验等等。

但人的主观性,往往决定了事情的走向。

我写作一是出于兴趣,二是想多拓展些可能性。哪怕时间有限,码字这几年我持续输入、持续学习、不断反思,慢慢把公众号做出一点点样子。过程中又因为公众号让自己被人看到,成了几个平台的签约作者、出了1本书、有了一些意外的合作机会。

随着我的能力增长,机会也像滚雪球一般地增长。

反过来,要是我那时盘算着,哎呀自己没啥优势啊,客观条件不太允许啊,然后随便写写,一看结果不理想就打退堂鼓,结局又会是怎样呢?

实际上从我刚开始码字到今天,常常听到一个观点:这事做成的概率很低,只有少数人。

这话是没错。

但问题在于,这概率可不像买彩票哇,那是随机分布的,而做成一件事的概率很大程度取决于人的因素。


眼下互联网这么发达,信息壁垒已经很小了。

你看到的机会,别人同样能看到;你做的事情,可能有千万人在做,如果单纯地以买彩票混概率的心态,无论行业有多少红利、前方有多少机会,你都很难抓住。

昆仑万维的董事长周亚辉说过:

“人的一生机会总是均等的,不均等的是自己的学习能力,要不断地在时间上做积累。”

很多人致力于到处寻找机会,却忘记了在强调机会前,要准备好自己。

除了买房,这1个挣钱思路,或许最适合普通人-偏门行业网

02

机会之所以是机会,取决于2点:


第一,机会价值。

这是客观因素,它对所有人都一样。就拿大家热衷的“做什么能挣钱”这问题来看,假设机会价值是0-10分:


做餐饮,估计只有1分;

IT创业,2-3分,还要看你具体做的是什么;

自媒体,5-6分。

它们是不确定性中的价值。


第二,能力水平。

世界扑克冠军安妮·杜克在《对赌》这本书里分享过一个故事。

有一次她担任扑克锦标赛的现场解说,进入双方对决阶段,杜克根据自己的决策系统解说到,选手A的胜率是76%,选手B的胜率是24%。然而,最后一张牌发出后,形势突然逆转,胜率低的B选手获得胜利。

场下有观众质疑:杜克你算错了!

杜克平静地说,我没有算错,选手B的赢面是24%,而不是0,你要清楚24%的含义是什么。

拿到的牌面是客观条件,但打牌的人能力,是权重更大的影响因素。

牛X的人就算拿到烂牌,都有办法扭转乾坤。

这就是为什么说同一件事,对不同的人来说,价值往往天壤之别。


临公子以前有几个同事,在区块链行业最红火的时候兼职帮别人做了很多虚拟币交易系统和app。当时一些机构或公司抱着“先搞个出来再说”的心态,哪怕对区块链技术一头雾水也想先上车。

这几个人的小团队副业收入,据说远高于年薪。

别人忙着冲到对岸淘金,他们就做摆渡人。

而趁热跳槽去区块链公司的那些人,大多数没做多久,发现热度褪去后境况不尽如人意,陷入两难。

所以说,对机会的理解不同、把握能力不同,收获自然大不相同。


03

前阵子我不是看《演员请就位》嘛,经常看到弹幕或评论中说:眼下演员太多了,好机会几乎轮不上,还不如趁年轻组团做偶像更容易红。

我突然想到关于巩俐的一件事。

拍《艺伎回忆录》时,有个双手抛折扇的动作。导演说,这个技巧很专业,一般人完成不了。我们也没想要你来做,当然你可以试试。

作为配角,其实找个替身来做就可以了。

结果呢,巩俐每天2000下,电影拍了5个月,她就练了5个月。

为了这个不到1秒钟的镜头。


凭借该角色,她拿到了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的最佳女配。

事实上早在拍《红高粱》时,她为了学好用担子挑水,硬是花了1个多月,一边肩膀磨破了就换另一只肩膀。

很多演员以为运气够好,遇到大导演、出演大主角,就能扶摇直上立马蹿红。

但你想想,大导演一年才导几部戏?能有几个主角?尤其是新人,几乎撞不上这样的大运。有些人到处想办法创造话题、上综艺、拉流量,希望得到制片团队的关注,但却对小角色轻忽怠慢,不愿意在演技上下功夫,就指望出演个热剧或热片,一飞冲天。

过分指望好运降临,这是典型的弱者心态。

而对强者来说,机会无处不在。

就算丢给他们不起眼的小角色,都能润物细无声地做好准备,拿出主角的架势去演好。

正如著名武侠小说家古龙所说:

“问题并不在有几成机会,而在于你能否把握机会。若是真的能完全把握机会,一成机会也已足够”


04

我有个朋友,他和5、6个同事去考某个专业认证,最终只有他一个人考过。

大概几个月后,公司有个很重要的项目需要持有这个认证的人参与,他参与了,表现得还不错;又因为表现不错,被副总注意到,年末被提升为部门经理助理。

两年后原先部门经理调岗,他顺理成章地成为该部门的经理。

考证的机会是相同的。不同的是,有的人应付了事,有的人用心备考,并且拿下认证;
参与核心项目的机会是相同的。不同的是,有的人有筹码和认证加持,得到了这个机会;
晋升的机会也是相同的。不同的是,有的人申请表里空空如也,有的人拥有拿得出手的项目情况和资历背景。


所以你发现了么,机会是漏斗状的,通过一层层地筛选,一轮轮地自然淘汰,最终落入匹配值最高的人手中。

人与人的差距,就是这么一步步拉大的。

我们常把机会比喻成游来游去的小鱼,一不留神就溜走了。其实如何抓住机会,确实和捕鱼是一模一样的逻辑。


1、到鱼多的地方

也就是机会价值相对高的地方。

首先要想到。同样是捕鱼,当然鱼多的地方更容易捕到啊。就说做自媒体吧,哪怕做得人越来越多,机会值相比于创业、开餐馆、IT创业依然是高的,而且成本门槛很低。

其次要做到。比如说刚才我那个考证的朋友,大家都知道专业证书对职业有帮助,可“想到”到“做到”毕竟是两码事。

只想不做,一切归0。


2、把渔网织得更大

当大家都在同一片领域捕鱼时,谁做得准备充足、谁的工具好使、谁的捕鱼能耐强,谁就收获得多。

尤其随着加入的人增多,对能力的要求就越高,而他们往往才是笑到最后的人。


3、找人合作捕鱼

如果自己发现了一片机会满满的地方,可没能耐把握那要怎么办呢?

找别人合作,投资别人,或是用自己的资源去置换。

我一位同行早期做了个小产品,被后来的合伙人看中,投资买下了40%的收益份额。实际上他的合作人投资了不少项目,10个项目里只要1个做成了,基本就是赚了。

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。

每个人的资源和能力都有限,出资源,手拉手,能拉起更大的机会圈。

最后我想说,别再为抓不住机会而懊恼不已啦。


亦舒师太说过一句金句:失去的东西,其实从来未曾真正地属于你,也不必惋惜。

先不说普通人远远没有到靠一个机会就能给人生加冕的地步。最大的真相是:

每天都有无数蝴蝶般的机会闪现在我们身边,但是,在多数人眼中它们就是大扑棱蛾子,既不起眼,又抓不住。

机会或许很重要。

而相比于自己,它或许也没那么重要。

相关推荐
关闭

用微信“扫一扫”